期刊简介

本刊报道血液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论文,包括实验血液学,分子血液学,临床血液学,肿瘤血液学,免疫血液学,移植血液学,输血学,止血与栓塞,血液病新药和新诊疗措施等。本刊面向生物医学科研单位学者、医学院校相关教学人员和临床医务工作者。本刊设“论著”,“研究报告”和“综述”三大栏目。血液学领域的中高级科技人员为本刊主要撰稿群和读者群。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实验血液学杂志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4423/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423/R

邮发代号: 2-38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34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 主管单位:实验血液学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4423/R
  • 国内刊号:11-4423/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介绍

本刊报道血液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论文,包括实验血液学,分子血液学,临床血液学,肿瘤血液学,免疫血液学,移植血液学,输血学,止血与栓塞,血液病新药和新诊疗措施等。本刊面向生物医学科研单位学者、医学院校相关教学人员和临床医务工作者。本刊设“论著”,“研究报告”和“综述”三大栏目。血液学领域的中高级科技人员为本刊主要撰稿群和读者群。

本刊栏目设置
读者·作者·编者、论著_白血病基础与临床、论著_淋巴瘤基础与临床、论著_多发性骨髓瘤基础与临床、论著_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论著_骨髓增殖性肿瘤、论著_血小板、血栓与贫血、论著_输血医学、论著_造血干细胞移植与移植物抗宿主病、论著_血液病毛霉菌感染、综述
本刊数据库收录/荣誉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投稿须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社征稿要求

  ① 文稿格式:题目、全部作者姓名、单位、地址、邮编号、中文和英文摘要、中文和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用英文撰写的稿件附中文摘要,文章为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应注明基金名称和编号。 

  ② 论著:除中、英文摘要外,正文应包括前言、材料和方法、研究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五大组成部分。论著的字数不限,版面数不限。

  ③ 综述或专论:综合近年来特别是最近5年来文献中的最新研究进展,突出新进展、新概念,选题宜小。

  ④ 摘要:论著的中、英文摘要内容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大要素,并按此顺序编写。

  ⑤ 材料和方法:所用的动物、细胞(原代细胞、细胞系或细胞株)、药品、试剂和仪器等必须说明来源、规格和批号。

  ⑥ 图和表的题目、内容及注释均用英文表达。表的格式采用三线表。

  ⑦ 参考文献:一篇参考文献的作者3人以内全部列出,超出3人只引用前3名,后加“等”(et al)。

  具体著录格式为:作者. 题名. 刊名, 出版年; 卷号(期): 起止页。书籍的著录格式为:作者. 书名.版次(第1版略),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所在页)。书籍章节的著录格式为:章节作者. 章节题目.见(In): ××主编者.书名.版次(第1版略),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专利的著录格式为:作者. 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年;卷(期):起页-止页)。

  ⑧本刊按收稿日期排队刊出录用的稿件。因技术职称、研究生毕业、课题基金特殊原因申请“加急”刊出的稿件加收50%版面费,有彩图的稿件加收彩版印刷费(1 000元/1个版面即1页)。稿件刊出后付给作者稿酬,并赠作者当期杂志3本。


期刊引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发文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总被引频次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往期文章
  • 儿童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HPA基因多态性分析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儿童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HPA-2和HPA-15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情况及HPA-2和HPA-15基因多态性与儿童ITP发病的潜在联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确诊为急性和慢性ITP的各4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结合直接测序方法,对急、慢性ITP两组各46例患儿及对照组48例健康儿童进行HPA-2和HPA-15基因分型......

    作者:唐利娟;周晓姮;宾琼;黄小花;罗建明 刊期: 2016- 05

  • 脐血中CD34+CD38+细胞含量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影响

    为了探讨非亲缘脐血移植中CD34+CD38+细胞回输量对造血重建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复苏后的CD34+CD38+细胞数,并对2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体重、中性粒细胞(ANC)和血小板(Plt)恢复时间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0例修回的CD34+CD38+细胞输入量为(9.85-325.71)×104/kg,其ANC恢复>5×108/L的中位时间为18.5(11-32)天.在19例患者中Plt恢复......

    作者:辜少玲;廖灿;吴韶清;陈劲松;许遵鹏;刘斌 刊期: 2003- 04

  • 染色质重塑因子BRG1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BRG1(Brahma-relatedgene1,BRG1)是染色质重塑复合体SWI/SNF中的重要的ATP酶亚基,其在细胞周期调控、DNA修复以及肿瘤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同于以往作为抑癌基因的证据,新的研究结果发现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中BRG1对于白血病细胞的生长维持起重要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对于正常造血干细胞是非必需的.深入研究BRG1在急性髓......

    作者:高硕;徐学静;张葵 刊期: 2016- 03

  • DNA甲基转移酶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DNA甲基转移酶(DNMT)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中的表达水平,分析表达水平与细胞及分子遗传学危险度分层之间相关性,评价其在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123例AML患者和20名正常人骨髓中DNMT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正常人骨髓中DNMT基因表达水平较低,而在AML患者骨髓中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其中巩固治疗组患者DNMT基因表达水平较初治组......

    作者:郭婷婷;杨明珍 刊期: 2015- 04

  • 2010-2013年中国南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BV、HCV、HIV感染情况分析

    本研究在于了解中国南京地区无偿献血者HBV、HCV和HIV感染及分布情况,探讨本地区人群的传染病流行趋势,为献血宣传和招募工作提供指导意见.将2010.6.10-2013.6.9三年间南京地区无偿献血者199777人次的血液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和抗-HIV,对三项阴性标本再采用NAT联合检测HBV-DNA、HCV-RNA和HIV-RNA,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将抗-......

    作者:蔡丽娜;朱绍汶;周春;王跃帮;蒋昵真;陈慧;汤心怡;王金花;陈显 刊期: 2014- 04

  • 丙戊酸钠抑制自噬并增强DNA损伤剂的抗骨髓瘤活性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对DNA损伤药物阿霉素(DOX)及马法兰(MEL)抗多发性骨髓瘤(MM)活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以人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和H929为靶细胞;实验分组为:非毒性抑制剂量VPA组及其与不同剂量(IC10、IC20、IC40)DOX或MEL联合组.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Western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ATG5、ATG7)及乙酰化组蛋白H4K1......

    作者:金玉龙;董宝侠;徐莉;唐海龙;高广勋;顾宏涛;舒汨汨;陈协群 刊期: 2015- 03

  • 血清游离轻链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意义研究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M)因浆细胞克隆性增生致血清中产生大量单克隆游离轻链.血清游离轻链(serumfreelightchain,sFLC)检测在浆细胞疾病(plasmacelldyscrasias,PCD)的应用中日益突出.免疫比浊法检测sFLC是一种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的快速自动、定量的检测手段.本研究探讨多发性骨髓瘤中sFLC水平并分析多发性骨髓瘤中sFLC与血清总轻链(sTLC)相关性.应用免......

    作者:张森森;吴霜;屈晓燕;许戟;刘澎;陆化;吴汉新;许家仁;李建勇 刊期: 2013- 04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本研究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ic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的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其相关因素.对2004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在本院血液科行allo-HSCT的108例受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allo-HSCT后及其随访期内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的感染发生率、中位发生时间并......

    作者:何君;陈宝安;倪明;吴雪;丁家华 刊期: 2014- 05

  • 1-磷酸鞘氨醇对T细胞功能的影响

    1-磷酸鞘氨醇(S1P)是鞘磷脂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重要信号分子,可与多条信号通路交联而产生广泛的生物学效应.T细胞表达5种S1P受体,即S1P1-S1P5.S1P信号可以调节T细胞的多种免疫效应,包括T细胞增殖和凋亡、T细胞向Th2细胞分化、细胞因子分泌及T细胞迁移等.抑制S1P信号通路的药物FTY720可将T细胞阻滞于次级淋巴器官,造成外周血T细胞显著减少而发挥强烈的免疫抑制作用.本文对S1P......

    作者:黄文荣;王立生;达万明 刊期: 2005- 04

  • TIEG1对HL-60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观察TIEG1对HL-60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TIEG1处理HL-60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用12.03ng/mlTIEG1处理HL-60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以RT-PCR方法检测Bcl-2及Bax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TIEG1对HL-60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其抑制效应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TIEG112.03ng/ml增殖抑......

    作者:姚鲲;杨莹;胡荣;苗苗;廖爱军;杨威;刘卓刚 刊期: 2013- 03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