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报道血液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论文,包括实验血液学,分子血液学,临床血液学,肿瘤血液学,免疫血液学,移植血液学,输血学,止血与栓塞,血液病新药和新诊疗措施等。本刊面向生物医学科研单位学者、医学院校相关教学人员和临床医务工作者。本刊设“论著”,“研究报告”和“综述”三大栏目。血液学领域的中高级科技人员为本刊主要撰稿群和读者群。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实验血液学杂志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4423/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423/R
邮发代号: 2-38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34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 主管单位:实验血液学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4423/R
- 国内刊号:11-4423/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色氨酸代谢异常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血液系统疾病,由于血小板自身抗体的存在,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和(或)破坏增多.新研究证明,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介导的色氨酸代谢异常与ITp的发病有关.ITP患者体内IDO表达减少,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自身反应性T细胞及自身抗体数量增多.通过CTLA-4-Ig诱导,提高患者体内IDO表达,可使自身反应性T细胞增殖与活化受到抑制.因......
作者:李兆建;刘小倩;徐俊卿 刊期: 2015- 06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病毒感染的细胞免疫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措施,由于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机体免疫功能受到影响,病毒感染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具有很高的发生率.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感染是移植后常见的病毒感染之一,其诱发的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虽然发生率低,但疾病进展快,死亡率高.T淋巴细胞在机体抗病毒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Tlymph......
作者:张钦;张斌;陈虎 刊期: 2015- 06
-
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机制及预防
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ransfusion-associatedgraft-versus-hostdisease,TA-GVHD)是输注血制品后的一种少见并发症,进展迅速,死亡率高,主要由于供者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攻击宿主所致.临床表现涉及皮肤、肝脏、胃肠道和骨髓等,其多发于免疫缺陷患者,但也可见于免疫正常者.目前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式,国际推荐对不同的TA-GVHD高危人群使用γ辐照血制品以预......
作者:冯非儿;王谦明;朱晓璐;王辰璁;张晓辉 刊期: 2015- 06
-
急性髓系白血病CEBPA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基因(CCAAT/enhancerbindingproteinα,CEBPA)是维持造血系统粒系分化的重要转录因子,在调节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平衡中起着关键作用.CEBPA基因突变易发生在M1和M2型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约占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5%-14%,约占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7.9%.目前国内关于CEBPA基因突变的研究远远少于国外.本文将从CEBPA基因及其蛋白的结构......
作者:于文青;孙京男;谭业辉;崔久巍;李薇 刊期: 2015- 06
-
共刺激分子B7-H3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共刺激分子B7-H3是2001年新发现的一个B7免疫调控家族成员.虽然B7-H3mRNA广泛分布于淋巴和非淋巴器官中,但其蛋白表达谱局限,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或极低表达.B7-H3的受体尚未明确,可能是髓样细胞触发受体家族成员TLT-2.B7-H3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发挥了重要的免疫调节功能,具有共刺激和共抑制的双重作用,确切机制尚存在争议.研究发现,B7-H3分子在多种实体肿瘤组织和细胞中异常高表达......
作者:张巍;王晶;克晓燕 刊期: 2015- 06
-
多发性骨髓瘤继发第二肿瘤的研究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其特点是克隆性增殖的恶性浆细胞在骨髓微环境中不规则积聚、浸润,分泌大量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引起不同程度的贫血、骨破坏、肾功能不全、高钙血症和感染等一系列表现.由于MM患者生存时间较短,其第二肿瘤的发生尚未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但随着蛋白酶体抑制剂、来那度胺等新型药物的出现,MM患者的总体生存率获得大幅度提高,其长远并......
作者:马静;王亚非 刊期: 2015- 06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移植物抗宿主病防治的临床试验研究进展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来源于骨髓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具有低免疫原性及免疫调节功能.近年来一些临床试验研究表明,输注BMMSC可安全有效地防治GVHD,提高患者生存率.本文将从BMMSC的生物特性与GVHD的发病机制出发,总结已有的相关临床试验进展,以期为应用BMMSC防治GVHD提供相应的......
作者:钟丹丽;涂三芳;李玉华 刊期: 2015- 06
-
曲古菌素A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的研究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菌素A(TSA)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SA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单核细胞、HL-60细胞和K562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及细胞活力;应用RT-PCR分析CD80和CD86mRNA表达情况;在75Gy照射TSA诱导的HL-60细胞和K562细胞后,应用CCK-8检测共刺激分子表达提高后HL-......
作者:余美霞;刘迅;陈幼发;张扬;程静;胡东霞;张灵;冯磊;申小丽 刊期: 2015- 06
-
急性白血病合并DIC时联合检测CRP及D-D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合并DIC时联合检测CRP及D-D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2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其中合并DIC者20例作为AL合并DIC组,其余32例作为AL组,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3组入选者CRP及D-D检测结果.结果:AL合并DIC组患者CRP、D-D水平均明显高于AL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L组患者CRP和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
作者:纪雪红 刊期: 2015- 06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首次转阴时间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为了观察和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L)PML/RARα融合基因首次转阴时间和首次转阴时间长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初诊APL患者60例,按照APL临床路径行诱导缓解及缓解后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应用多重巢式PCR动态监测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计算首次转阴时间,随访观察并评价首次转阴时间的临床意义.结果:......
作者:蒲莲芳;陶千山;王会平;翟志敏;熊术道 刊期: 2015- 06
动态资讯
- 1 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6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分析
- 2 巢式MSP检测砷剂诱导人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系p16基因去甲基化及转录
- 3 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重症肺炎18例临床分析
- 4 伴有复杂核型异常的髓系恶性血液病5号染色体异常分析
- 5 CML患者循环内皮细胞中BCR/ABL融合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 6 调节性B细胞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过程中的意义
- 7 套细胞淋巴瘤患者β-catenin和P-GSK-3β表达的变化
- 8 GATA-2与免疫球蛋白重链胚系基因Cμ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9 骨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23例临床分析
- 10 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 11 反义核酸基因治疗中电子计算机的辅助设计
- 12 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在白血病细胞的表达和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与白血病贫血关系的探讨
- 13 树突状细胞和急性髓系白血病
- 14 人类ermap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15 干扰素α-2b对HL-60细胞抑增殖与促凋亡的影响
- 16 VEGF及其受体在恶性血液细胞系HL-60及Raji的表达
- 17 PMP、FN、vWF与急性白血病患者出血程度的关系
- 18 深低温冻存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活性氧水平与造血干/祖细胞归巢黏附分子表达之间关系的研究
- 19 MEK抑制剂AZD8330对多发性骨髓瘤抗肿瘤作用的初步研究
- 20 糖基转移酶活性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