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报道血液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论文,包括实验血液学,分子血液学,临床血液学,肿瘤血液学,免疫血液学,移植血液学,输血学,止血与栓塞,血液病新药和新诊疗措施等。本刊面向生物医学科研单位学者、医学院校相关教学人员和临床医务工作者。本刊设“论著”,“研究报告”和“综述”三大栏目。血液学领域的中高级科技人员为本刊主要撰稿群和读者群。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实验血液学杂志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4423/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423/R
邮发代号: 2-38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34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 主管单位:实验血液学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4423/R
- 国内刊号:11-4423/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β地中海贫血的γ珠蛋白诱导治疗及其与microRNA关系
β地中海贫血是β珠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慢性溶血性贫血,属于遗传性血红蛋白病.此疾病在我国好发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区,其治疗主要包括输血、铁螯合剂、造血干细胞移植、脾脏切除、诱导HbF生成以及基因治疗等.该疾病的死亡率仍然较高.近十几年来,针对β珠蛋白合成不足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正常β珠蛋白基因的导入和内源性γ珠蛋白等基因的再次诱导激活两个方面.随着小分子RNA(microRNA,miRNA)的研究......
作者:李瑶瑶;顾健;郁多男 刊期: 2016- 02
-
6-硫鸟嘌呤与6-巯嘌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是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现如今已取得较好的治愈率,然而患儿仍面临很大的复发风险.研究发现,巯嘌呤类药物作为持续治疗的一部分是防止复发的关键.通常6-巯嘌呤(6-MP)用于长期维持治疗,而6-硫鸟嘌呤(6-TG)仅用于强化治疗部分,在治疗过程中并没有一个佳的选药方案.为探究6-TG是否比6-MP更适用于儿童ALL治疗,本文就其相关临床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厚玉姣;赵丽;刘祥鑫;马云云 刊期: 2016- 02
-
异柠檬酸脱氢酶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是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异柠檬酸脱氢酶2(isocitratedehychogenase2,IDH2)突变是近年来在AML中发现的一种新的突变,可能参与白血病的发病过程.IDH2在正常核型的成人AML中发生率较高.不同亚型的IDH2突变对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存在不同影响.IDH2的突变是稳定的,可作为AML及微小残留......
作者:赵艳霞;申徐良 刊期: 2016- 02
-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治疗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人巨细胞病毒(human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常见并发症,是造成移植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Tlymphocytes,CTL)是控制HCMV感染的重要免疫细胞,过继输注病毒特异性CTL对预防及治疗HCMV感染均安全有效.目前针对HCMV特异性CTL的制备方法仍在探索中.利用抗原递呈细胞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
作者:邹秉含;张斌;陈虎 刊期: 2016- 02
-
高浓度胰岛素对K562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理
目的:探讨高浓度胰岛素对K562细胞株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不同浓度胰岛素和/或抗IGF-1R抗体(IGF-1R-Ab)分别处理K562细胞,应用MTT法检测K562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细胞凋亡的变化,Westernblot法测定不同浓度胰岛素作用下K562细胞的IGF-1R、Akt、Erk1/2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变化.结果:MTT法显示,低于40mU/ml胰岛素具有......
作者:黄月琴;潘宏达;郭奕斌;潘敬新 刊期: 2016- 02
-
厚朴酚对HL-6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厚朴酚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F法检测不同浓度厚朴酚(5、10、20、40、80和160μg/ml)作用于HL-60细胞24h和48h后的细胞增殖情况;应用光学显微镜检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DAPI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形态学变化;用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改变;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作者:方柯;袁小芬;廖琼;张之勇;宋冠华;郭强;任霞;姜国胜 刊期: 2016- 02
-
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相关融合基因检测结合BIOMED-2标准化Ig基因重排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ALL相关基因检测与BIOMED-2标准化Ig基因重排技术在儿童B-ALL诊治中的应用以及两者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ALL相关基因检测试剂盒与BIOMED-2系统引物,分别进行RNA/DNA的多重PCR扩增,并应用RQ-PCR进行荧光检测及PCR片段分析法进行Ig基因重排的克隆性分析.结果:251例B-ALL患儿中TEL-AML1+77例,E2A-PBX1+28例,MLL-AF4+1......
作者:艾晓非;张岩;石欣荣;郑迎春;张丽;王晓静;李庆华 刊期: 2016- 02
-
TKI治疗时代成人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190和p210两种不同转录本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等差异分析
目的:分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kinaseinhibitors,TKI)治疗时代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cutelymphocyticleukemia,Ph+ALL)两种转录本p190和p210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等差异,为该类疾病的临床预后分层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Ph+ALL且使用常规化疗加TKI治疗伴或不伴造血干细......
作者:邱兰兰;卢业建;靖彧;于力;刘代红;王莉莉 刊期: 2016- 02
-
CLAT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CLAT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R-A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13年6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广东省人民医院采用CLAT方案治疗R-AML患者18例,中位年龄37岁(18-58)岁;男性16例,女性2例.CLAT方案:克拉屈滨(Cla)5mg/(m2·d),d1-5;阿糖胞苷(Ara-C)1.0g/(m2·d),d1-5;拓扑替康(Top)1.25mg/(m2·d),d......
作者:陈晓梅;翁建宇;邓程新;王玉连;晁志;赖沛龙;李敏明;廖鹏军;黄欣 刊期: 2016- 02
-
索拉非尼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FLT3+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初步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FLT3+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索拉非尼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7例FLT3+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并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后7例FLT3+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5例达完全血液学缓解(completeremission,CR),2例达部分血液学缓解(partialremission,PR),总有效率(o......
作者:刘筱姝;龙慧;黄宇贤;许剑辉;朱俊谕;杜庆锋;吴秉毅 刊期: 2016- 02
动态资讯
- 1 骨髓增殖性疾病JAK2V617F与46/1JAK2基因单体型的关系及46/1单体型在中国不同民族中的分布
- 2 癌蛋白NPM-ALK关键磷酸化位点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 3 Rh抗体抗-C,e引起交叉配血困难一例报告
- 4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C*04:01:01G组的区分鉴别
- 5 Mcl-1和Bax基因在2-甲氧基雌二醇诱导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
- 6 去白细胞输血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临床应用分析
- 7 一氧化氮供体诱导HL-60细胞凋亡过程中活性氧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
- 8 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模型大鼠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6与血栓溶解体积之间的关联研究
- 9 人胎盘CD133+细胞具有LTC-IC集落启动细胞特性
- 10 5溴汉防己甲素逆转多药耐药的体内体外研究
- 11 22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特点与微小残留病检测及基因标志的关系
- 12 亚硒酸钠对K562/ADR细胞系VEGF表达的影响
- 13 酪氨酸激酶异常活化在恶性血液病发病中的作用
- 14 二甲亚砜对血小板冻存中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 15 移植前白血病患者HLA区域杂合性缺失对HLA分型的影响
- 16 单中心191例健康供者应用G-CSF动员造血干细胞的影响因素分析
- 17 ID4基因甲基化定量PCR检测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
- 18 雷公藤多甙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的作用
- 19 中国江苏地区汉族RhD阴性个体RHCE基因型多样性研究
- 20 第二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植入失败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