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报道血液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论文,包括实验血液学,分子血液学,临床血液学,肿瘤血液学,免疫血液学,移植血液学,输血学,止血与栓塞,血液病新药和新诊疗措施等。本刊面向生物医学科研单位学者、医学院校相关教学人员和临床医务工作者。本刊设“论著”,“研究报告”和“综述”三大栏目。血液学领域的中高级科技人员为本刊主要撰稿群和读者群。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实验血液学杂志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4423/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423/R
邮发代号: 2-38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34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 主管单位:实验血液学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4423/R
- 国内刊号:11-4423/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bFGF和VEGF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对HL-60细胞生长的影响
为了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及细胞株培养上清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并初步探讨白血病患者VEGF水平的评价方法以及VEGF特异性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的抗血管生成作用,用夹心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细胞株(HL-60、U937、NB4、JM和K562)培养上清中bFGF和VEGF浓度,比较其差异,将VEGF血清浓度测定值(pg/ml......
作者:张伟平;陈协群;张永清;梁蓉;李亚红;高广勋;朱华锋 刊期: 2005- 01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浆中表达增高及其意义的初步研究
为了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浆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和BDNF与血管新生的关系,初步探讨BDNF在MM的发生与发展中的潜在作用,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MM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浆BDNF和VEGF的浓度;采用MTT法观察BDNF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作用;用改良的Boyden小室法和体外小管形成实验等体外血管新生模......
作者:胡豫;孙春艳;王雅丹;魏文宁;吴涛;何文娟;赵湜 刊期: 2005- 01
-
1963份脐血造血干细胞的处理与保存
本研究目的是建立脐血造血干细胞库的标准工作程序.采用自然沉降法加离心法制备脐血的造血干细胞,经CD34+细胞计数、集落培养、微生物检测、传染病指标检测、HLA分型后,将造血干细胞贮存在液氮中保存.结果表明:贮存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有核细胞数平均值为(10.94±2.74)×108,回收率为(79.82±17.76)%,CD34+细胞数平均值为(51.62±30.53)×105.8份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冰冻......
作者:刘晋辉;何吉;朱发明;严力行 刊期: 2005- 01
-
人类ermap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为了建立人类ermap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以含有目的基因ermapcDNA的质粒pBluescriptSK+为阳性模板,用Primerexpress2.0引物设计软件设计引物和MGB探针,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当待扩增DNA浓度在1.725×107cps/ml-1.725×1010cps/ml范围时,模板浓度与循环阈值(Ct)之间的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r2达到了-......
作者:张晓红;叶铁真;胡斌;司文章 刊期: 2005- 01
-
贵州三都水族居民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基因突变研究
为了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居民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dehydrogenase,G6PD)缺乏症的发病率、基因突变类型特点及分布特征,进一步从分子水平揭示G6PD基因突变的异质性,对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1090名当地水族居民采用噻唑蓝定性法、G6PD/6PGD活性比值法进行G6PD缺乏症的筛查,再经错配引物介导的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分析法检测中国人中常见的3......
作者:修瑾;齐晓岚;单可人;谢渊;何燕;吴昌学;李毅;吴晓黎;任锡麟 刊期: 2005- 01
-
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前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小板减少的初步观察
为了评价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前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对6例早期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用重组人白介素11600万单位皮下注射,每日1次,疗程7-14天,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8天、第15天、第30天、第60天复查外周血血小板,第15天复查骨髓巨核细胞计数.结果表明:显效3例(50%),良效1例(16.7%),进步1例(16.7%),无效1例(16.7%),总有效率83.3%.全部6例病人......
作者:商安芳;郭静明;商建东;刘小慧;艾红;朱磊;曾一琴 刊期: 2005- 01
-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各亚群的比较研究
为了观察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中的形态,比较不同亚群细胞的免疫表型和细胞周期等生物学性状的差异,取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MSC不同亚群细胞的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MSC不同亚群细胞的表型并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用10μm滤膜将不同群体细胞分离,分别接种半固体培养体系.结果表明:①MSC在体外培养中明显分为两......
作者:周征;姜尔烈;王玫;刘庆国;翟文静;黄勇;王荷花;韩明哲 刊期: 2005- 01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对异基因T淋巴细胞表型的影响
为了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的免疫调节作用,探讨防治异基因骨髓移植中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移植排斥反应(HVGR)的可能途径,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并通过其形态的均一性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标志以鉴定其纯度,将MSC分别以8×104(A组)、4×104(B组)和2×104(C组)个细胞/孔分别接种于6孔板,并与经分离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共培养7......
作者:宁红梅;金建刚;扈江伟;冯凯;陈虎 刊期: 2005- 01
-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成骨细胞具有免疫调控能力
为了探讨来源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的成骨细胞的免疫调控能力,将MSC在成骨诱导体系中诱导分化1周后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变化,流式细胞术鉴定其免疫表型改变,淋巴母细胞转化实验观察其免疫调控能力.结果表明,MSC在向成骨诱导过程中细胞生长迅速,明显快于未诱导的MSC,细胞表型未发生明显变化,即CD73,CD105,CD44,CD29等仍为强阳性,而造血细胞的......
作者:江小霞;张毅;李秀森;吴英;于晓妉;唐佩弦;毛宁 刊期: 2005- 01
-
白血病基因产物靶向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获得了很大成功,已经成为白血病靶向治疗研究的代表性模式.ATRA与As2O3的作用靶点均为异常转录因子PML-RARα,前者通过针对RARα,而后者通过PMLSUMO化后使PML-RARα致病蛋白降解,导致APL细胞分化和凋亡.ATRA与As2O3联合治疗初发APL,证实了两药的相互协同作用,获得了迄今为止成人急......
作者:陈赛娟;陈丽娟;周光飚 刊期: 2005- 01
动态资讯
- 1 miRNA在造血调控和骨髓增殖性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2 FLT3-ITD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ITD特征分析
- 3 辛伐他汀对SHI-1细胞株多药耐药基因和蛋白的影响
- 4 克拉屈滨诱导人骨髓瘤细胞RPMI8226凋亡的机制研究
- 5 nCD64与CD14指数对血液肿瘤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 6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与端粒酶对肝癌和白血病细胞系凋亡的调控作用
- 7 DNA甲基化对TIG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表达的影响
- 8 双色荧光原位杂交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干扰素治疗效果的监测
- 9 HLA-B无效等位基因B*5408N的核苷酸序列分析
- 10 MCL-1在原代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11 垂体肿瘤转化基因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 12 SDF-1/CXCR4与多发性骨髓瘤溶骨性病变的关系
- 13 钝性分离法在血液病患者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
- 14 中国t(8;21)AM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 15 41例合并颅内出血急性白血病尸检临床病理分析
- 16 过表达C3AR1基因促进HL-60细胞迁移和侵袭
- 17 循环血清中miRNA作为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标志的研究
- 18 健康人骨髓和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分类和计数
- 19 埃罗替尼对JAK2V617F阳性细胞体外增殖分化的影响
- 20 MicroRNA-182在判断淋巴细胞肿瘤患者糖皮质激素耐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