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报道血液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论文,包括实验血液学,分子血液学,临床血液学,肿瘤血液学,免疫血液学,移植血液学,输血学,止血与栓塞,血液病新药和新诊疗措施等。本刊面向生物医学科研单位学者、医学院校相关教学人员和临床医务工作者。本刊设“论著”,“研究报告”和“综述”三大栏目。血液学领域的中高级科技人员为本刊主要撰稿群和读者群。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实验血液学杂志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4423/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423/R
邮发代号: 2-38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34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 主管单位:实验血液学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4423/R
- 国内刊号:11-4423/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黑色素瘤抗原基因3在K562细胞内质网应激反应性凋亡中的表达及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黑色素瘤抗原基因-3(melanomaantigengene-3,MAGE-3)在内质网应激反应性凋亡中的表达及意义.应用Ca2+荧光指示剂Fura-2/AM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白血病细胞系K562及其多药耐药细胞株K562/A02经thapsigargin作用前后细胞内Ca2+浓度([Ca2+]i)变化;Westernblot检测GRP78蛋白表达变化;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
作者:冯献启;肖娟;聂淑敏;刘芳;游泳;邹萍 刊期: 2005- 05
-
K562和SiHA细胞株经γ-射线照射后细胞周期阻滞与ATM表达量的关系研究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ataxiatelangiectasis,A-T)是由ATM(ataxiatelangiectasismutant)基因突变所致,其突出特点是对放射线敏感.为探讨K562和SiHA两种肿瘤细胞株ATM表达量与γ-射线照射后细胞周期阻滞即自我保护功能之间的关系,应用半定量RT-PCR测量它们的ATMmRNA表达,同时以6、10和15Gy60Coγ射线分别照射细胞,并于照射后6......
作者:汤屹;高庆蕾;周剑锋;刘文励;吴剑宏 刊期: 2005- 05
-
四硫化四砷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为了探讨四硫化四砷(As4S4)诱导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细胞株K562凋亡及机制,用台盼蓝染色和MTS方法观察四硫化四砷对K562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用瑞氏染色检测药物处理后的细胞形态学变化和细胞凋亡发生,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改变,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quantitativePCR)检测BCR-ABL、Bcl-2、Bcl-XL、Bad和Bax等mRN......
作者:叶启东;顾龙君;赵艳霞;赵金彩;陈文高;张蓓;蒋黎敏 刊期: 2005- 05
-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CD34+抗原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为了检测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CD34+抗原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了238例AML患者.结果表明:238例AML中CD34阳性表达者有92例,占38.7%.除M3无CD34阳性表达外,CD34+表达与FAB亚型M0、M1有关;CD34+组完全缓解率为32%,明显低于CD34-纽的61%;除淋系抗原CD7在CD34+组表达明显增高外,其它淋系抗原表达在两组间无......
作者:李玲;王蕊;钟笛;温丙昭;迪丽娜孜·阿不来提;蔺志强;贾明;郝建萍;陈瑢;郭新红;王蕾 刊期: 2005- 05
-
JWA基因在HL-60细胞定向分化中的表达及意义
为了研究JWA基因在HL-60细胞定向分化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在白血病细胞分化和凋亡中的意义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应用FCM检测HL-60细胞经ATRA(10-6mol/L)、Ara-C(10ng/ml)、TPA(10-8mol/L)作用后2、4、6、8天CD13、CD14、CD15、CD11b改变及细胞周期变化;应用半定量RT-PCR及蛋白印迹技术检测JWA基因在HL-60细胞定向分化中的表达趋势以......
作者:沈群;周建伟;盛瑞兰;朱光荣;曹海霞;陆化 刊期: 2005- 05
-
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白血病11q23/MLL基因重排
本研究比较常规细胞遗传学(conventionalcytogenetics,CC)分析,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技术及连续R显带后FISH(sequentialR-bandingandFISH)检测混合系列白血病(mixedlineageleukemia,MLL)基因重排的应用价值.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及间期FISH分析我院白血病患......
作者:刘旭平;李承文;秦爽;代芸;肖继刚;黄琪;徐方运;贡金英;刘世和 刊期: 2005- 05
-
t(8;21)急性髓性白血病特征和预后分析
t(8;21)是急性髓性白血病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之一.t(8;21)AML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化疗缓解率较高,生存期较长,但亦有预后较差的报道.为进一步探讨中国人群t(8;21)AM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对75例t(8;21)AML患者,其中包括68例FAB-M2,5例M4,2例M5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39例患者骨髓中可见Auer小体(52%),而骨髓嗜酸细胞增多(>5%)见于5例(6.7......
作者:赖悦云;邱镜滢;江滨;卢锡京;黄晓军;张艳;刘艳荣;史惠琳;陆道培 刊期: 2005- 05
-
青黛复方对K562细胞bcr/abl及JWA基因表达的影响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青黛复方对K562细胞株增殖、凋亡及bcr/abl、JWA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以不同浓度药物(2.5、5、7.5、10和20mg/ml)处理K562细胞24小时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学改变;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各组bcr/abl及JWA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发现,随药物作用浓度升高,K562细胞逐渐呈典型凋亡形态学改变;bcr/abl......
作者:戴海萍;沈群;周建伟;汤唯艳;朱光荣;夏雯 刊期: 2005- 05
-
三氧化二砷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与核因子-κB活化的关系
为了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与核因子-κB(NF-κB)活化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关系,应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VFITC法检测白血病细胞系K562-n凋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半定量分析K562-n细胞NF-κB、VEGF、MMP9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As2O3在诱导K562-n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可活化NF-κB,而V......
作者:许小平;许晓巍;易克;陈莉;陈少谊;周芳;李倩玉 刊期: 2005- 05
-
甘肃汉族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白血病的相关性研究
为了研究甘肃地区汉族白血病病人易感性与HLA-DRB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并寻找白血病的易感基因,采用PCR和特异性寡合苷酸探针杂交(PCR/SSO)法,对74名西北汉族白血病工人和82名健康对照者的HLA-DRB1基因分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地区汉族急性髓性白血病病人HLA-DRB1*03(x2=8.125,P=0.004),HLA-DRB1*07(x2=13.526,P=0.000),......
作者:曹海霞;赵丽;周兰霞 刊期: 2005- 05
动态资讯
- 1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巨核细胞抗体
- 2 人胎盘与脐动、静脉血造血干/祖细胞归巢相关黏附分子表达的研究
- 3 小鼠调节性T细胞的CD4+CD25+CD127low/-标记分析
- 4 HLA新等位基因HLA-B*13∶68的序列分析
- 5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载体研究进展
- 6 HLA-B新等位基因B*3936的确认和测序分析
- 7 去甲斑蝥素对环磷酰胺诱导的白细胞减少症模型大鼠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
- 8 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研究
- 9 叶酸受体及其在介导药物靶向肿瘤细胞治疗中的应用
- 10 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
- 11 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的变化与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关系研究
- 12 CCL23/骨髓抑制因子1(MPIF-1)对于U937细胞的增殖、凋亡和分化的影响
- 13 IL2、IL12、IL15的不同组合对人外周血源NK细胞功能的影响
- 14 以难治性单系血细胞减少为早期表现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附13例报道
- 15 靶向沉默Notch1基因对骨髓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 16 免疫T细胞亚群、TNF-α、IFN-γ和sFa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 17 HBV感染对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及植入的影响
- 18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恶性血液病
- 19 维生素B2光化学技术对单采血小板中白细胞和血小板源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
- 20 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分子诊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