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报道血液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论文,包括实验血液学,分子血液学,临床血液学,肿瘤血液学,免疫血液学,移植血液学,输血学,止血与栓塞,血液病新药和新诊疗措施等。本刊面向生物医学科研单位学者、医学院校相关教学人员和临床医务工作者。本刊设“论著”,“研究报告”和“综述”三大栏目。血液学领域的中高级科技人员为本刊主要撰稿群和读者群。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实验血液学杂志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4423/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423/R
邮发代号: 2-38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34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 主管单位:实验血液学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4423/R
- 国内刊号:11-4423/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吲哚胺2,3-二氧化酶在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抑制剂1-甲基色氨酸的治疗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吲哚胺2,3-二氧化酶(IDO)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光法检测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细胞内吲哚胺2,3-二氧化酶的表达情况,并以小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L1210建立白血病小鼠模型以观察吲哚胺2,3-二氧化酶抑制剂1-甲基色氨酸是否具有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M5和ALL的白血病细胞中吲哚胺2,3-二氧化......
作者:孙静昕;张王刚;陈银霞;赵万红;田玮;杨云;刘苏虎 刊期: 2007- 03
-
急性红白血病的生物学特征与临床疗效研究
本研究探讨急性红白血病(AML-M6)的生物学特征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对29例M6初治患者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和染色体核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临床化疗效果,同时随机抽取30例AML-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作为对照.结果表明:M6患者的外周血中均可见幼稚细胞(2%-10%)及有核红细胞,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显示19例伴有多系细胞发育异常,累及二系细胞或三系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M6Gly......
作者:曾蓉;陈燕 刊期: 2007- 03
-
CD133抗原在白血病及MDS骨髓细胞中的表达
为了探讨CD133抗原与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发病的关系,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CD133抗原在白血病和MDS中的表达.结果显示,4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CD133表达的阳性率为51.2%,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组(16/29,55.2%)CD133的表达与对照组(2/15,13.3%)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CD133表达阳性率(2/6)与对......
作者:王伟;汪洪毅;赵会霞;崔中光;李广伦 刊期: 2007- 03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为探讨染色体异常克隆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及克隆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涉及的染色体异常,收集了65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者的骨髓标本,培养24小时,采用G显带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65例中9例拟诊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4Eo检出特并性的染色体异常inv(16),而其余的56例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待诊的惠者中5例检出染色体异常克隆,检出率为8.9%.根据临床、血液学资料并结合染色体......
作者:张艳;何琦;黄晓军;江浩;杨申淼;路瑾;秦亚溱;师岩;党辉;邱镜滢;陆道培 刊期: 2007- 03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及白介素18的作用
本研究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及其配体CD28的表达水平及白介素18的作用.应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34例ITP患者和34名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及其配体CD28的表达,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血浆IL-18.结果表明:IT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0、CD86表达率(4.214±2.27%,7.19......
作者:潘建玲;关秀茹;马学华;何昕 刊期: 2007- 03
-
用携有存活蛋白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树突状细胞诱导细胞毒T细胞抗淋巴瘤免疫效应
本研究探讨转染survivin(SVV)基因的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特异性抗淋巴瘤的免疫效应.对人外周血DC进行诱导培养,以Ad-SVV转染DC,用Westernblot鉴定Survivin的表达,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测定DC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以ELISA法检测上清中的细胞因子IL-12含量.结果表明:在M......
作者:朱雄鹏;陈志哲;胡建达;李纯团;杨婷;许贞书 刊期: 2007- 03
-
胎盘因子的制备及其对淋巴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体外研究
了建立制备胎盘因子(placentafactor,PF)的新方法,研究PF理化性质,并探讨PF体外应用对淋巴细胞的影响,应用超滤法制备PF,对PF的含量及各种成分的分子量进行测试,并以环孢素A(CsA)为阳性对照,生理盐水(NS)为阴性对照.应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植物血凝素(PH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CD69的表达;应用乳酸脱氢酶释......
作者:闫晨华;陆道培 刊期: 2007- 03
-
脐血源树突状细胞促进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
本研究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的树突状细胞(DC)促进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利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脐血单个核细胞,经贴壁法获得脐血贴壁的单个核细胞,经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体外诱导分化为脐血DC.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DC,MTT法检测DC活化的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试验组加DC,DC与肿瘤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0:1、50......
作者:曲新栋;曲政海;左建新;孙立荣 刊期: 2007- 03
-
白介素2抑制T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
本研究查明白介素2(IL-2)对静息T细胞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作用,探讨IL-2对静息T细胞中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suppressorofcytokinesignaling3,SOCS-3)表达的影响,及其与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关系.用IL-2(50U/ml)预处理静息DO11.10T细胞,洗涤去除IL-2后用3H-TdR掺入法检测静息DO11.10T细胞针对OVA323-329抗原(ova......
作者:张腾龙;谢彦晖;王缨;林果为 刊期: 2007- 03
-
负载U266细胞抗原的树突状细胞诱导T细胞的抗骨髓瘤活性
本研究探讨负载骨髓瘤U266细胞裂解物的树突状细胞(DC)瘤苗活化的T细胞对U266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然后分别用含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IL-4)的AIM-V无血清培养液和含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体外诱导培养DC,用MTT法检测负载U266细胞全抗原的DC活化的T细胞对U266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作者:丁岩松;陈文明 刊期: 2007- 03
动态资讯
- 1 半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对肿瘤细胞株p15基因甲基化或缺失状态的检测
- 2 RHBDD1基因在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3 定期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血清铁蛋白状况分析
- 4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 5 难治性贫血与其它贫血性疾病骨髓及血细胞形态学比较分析
- 6 测定同种异体反应中分泌细胞因子的T淋巴细胞及其临床意义初探
- 7 抗血小板人源化抗体的研究进展
- 8 冷冻干燥血小板保存技术研究
- 9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血型检定研究
- 10 RNAi沉默Notch1基因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致瘤性的影响
- 11 DNA甲基化检测中亚硫酸氢盐修饰方法的改进与评价
- 12 PAX5基因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突变和表达特征研究
- 13 差速贴壁法分离兔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和内皮祖细胞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14 B-ALL患儿VDLP化疗缓解后髓源抑制性细胞的水平变化及其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 15 人外周血来源的过度生长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 16 重症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基因突变和急性白血病转化
- 17 大鼠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富集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 18 硼替佐米单用或联合三尖杉酯碱体外诱导HL-60细胞凋亡实验研究
- 19 人脐血CD133+细胞体外短期培养中生物学特性的变化
- 20 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纯红系再生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