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报道血液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论文,包括实验血液学,分子血液学,临床血液学,肿瘤血液学,免疫血液学,移植血液学,输血学,止血与栓塞,血液病新药和新诊疗措施等。本刊面向生物医学科研单位学者、医学院校相关教学人员和临床医务工作者。本刊设“论著”,“研究报告”和“综述”三大栏目。血液学领域的中高级科技人员为本刊主要撰稿群和读者群。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实验血液学杂志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4423/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423/R
邮发代号: 2-38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34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 主管单位:实验血液学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4423/R
- 国内刊号:11-4423/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树突状细胞促进外周血CRTH2(CD4+CD294+Th2)细胞增殖和辅助B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对CRTH2(CD4+CD294+Th2)细胞促增殖作用及CRTH2细胞对B细胞功能的影响,为扩增及分选Th2细胞提供新方法.方法:树突状细胞负载卡介苗抗原后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应用流式细胞仪分选DC及CRTH2细胞,然后将分选的CRTH2细胞与B细胞共培养,检测IgG及IgA的分泌.结果:树突状细胞负载卡介苗抗原能够促进CRTH2细胞亚群比例升高,其绝对数也明显升高,与B细胞......
作者:田发青;李娟;李举亨;唐玫琴;成小慧;黄映彩;李惠卿 刊期: 2016- 04
-
S1PR5缺陷对小鼠体内淋巴细胞分布的影响
背景:鞘氨醇1磷酸受体(sphingosine1-phosphate(S1P)receptor,S1PR)是淋巴细胞表面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其配体是SIP.S1P/S1PR间的相互作用对淋巴细胞在体内的分布和迁移具有重要影响.目的:探讨S1PR5基因缺陷对体内淋巴细胞分布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1PR5基因缺陷对小鼠各组织器官中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比,S1PR5缺......
作者:谷振阳;赵小利;杨楠;王利;王飞雁;王莉莉;高春记 刊期: 2016- 04
-
miR137-MITF在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分析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miR137的靶基因MITF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预后影响.方法:通过软件预测miR137的靶基因;应用GEP分析MITF是否为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因素;构建miR137过表达的MM细胞株;运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MITF在MM细胞株中的表达.结果:软件预测miR137的靶基因有MITF,BUE2H,SH3BP5和KLF12;GEP芯片分析高表达MITF基因的MM患......
作者:张帅帅;徐燕;邓书会;李长虹;周文;邱录贵 刊期: 2016- 04
-
胎盘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中胎盘生长因子(PIGF)及其受体Flt-1的表达与以沙利度胺为基础的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确诊的35例MM患者接受以沙利度胺为基础的化疗3个月,根据疗效将患者分组,选择15例非肿瘤患者作为对照.应用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化疗前后MM组和对照组骨髓中PIGF及其受体Flt-1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化疗疗效的关......
作者:肖悦;缪李丽 刊期: 2016- 04
-
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56和CD19表达与染色本核型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瘤细胞表面CD56和CD19表达与染色体核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2011年-2015年的126例初诊MM患者,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免疫表型,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细胞遗传学异常,用骨髓涂片检查异常浆细胞骨髓浸润程度,结合病史分析MM细胞新出现的特殊标记与染色体核型及预后的关系.结果:①126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骨髓浆细胞中位数为......
作者:邱荃;朱平;王茫桔;吕旭珍;董玉君;孙玉华;王莉红;张英;卜定方 刊期: 2016- 04
-
联合抑制mTORC2与热休克蛋白90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mTORC2与HSP90共同受抑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分别加入雷帕霉素20nmol/L、17-AAG600nmol/L、雷帕霉素20nmol/L+17-AAG600nmol/L、PBS溶液进行干预,比较各组的细胞抑制率、形态变化、凋亡率以及caspase-3和AKT蛋白的表达.结果:联合使用雷帕霉素和17-AAG对多发性骨髓......
作者:陈侃侃;陈月;何正梅;周立涛;张丽娟;宋立孝;丁邦和;王春玲;于亮 刊期: 2016- 04
-
Ad-NK4增强人多发性骨髓瘤RPMI 8226细胞对硼替佐米化疗敏感性的作用
目的:观察Ad-NK4能否增强RPMI8226细胞对硼替佐米(BOR)的化疗敏感性.方法:细胞-基质粘附实验和RPMI8226细胞-ECV304细胞粘附实验检测Ad-NK4对RPMI8226细胞粘附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粘附和侵袭相关蛋白MMP2、MMP3、MMP7、VEGF表达的变化;MTr法检测Ad-NK4对细胞增殖的影响;PI流式细胞术检测Ad-NK4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
作者:阙文忠;陈君敏 刊期: 2016- 04
-
HOXA9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中HOXA9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模式及其与诊断、治疗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3例MDS患者、12例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2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18名正常对照者的骨髓样本的HOXA9蛋白水平,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OXA9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MDS患者HOXA9+/CD34+和HOXA9+/CD34+CD38-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
作者:谢忻琰;邵宗鸿;付蓉;李丽娟;王化泉;刘惠;王一浩;张薇;陶景莲 刊期: 2016- 04
-
47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血清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血清蛋白表达水平及其在临床中的价值.方法:将2012年11月-2015年11月的47例巨幼细胞性贫血病人纳入本研究(巨幼细胞性贫血组,MA组),并选取同时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总蛋白(TP)、清蛋白(Alb)、铁蛋白(FER)、转铁蛋白(TRF)以及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水平,并分析不同类型MA、不同程度贫血以及治疗前后MA病人......
作者:柯勇 刊期: 2016- 04
-
共刺激信号分子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B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共刺激信号分子(CD80、CD86)的表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初诊ITP患者30例、完全缓解ITP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健康志愿者25例为正常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9+CD5+、CD19+CD80+、CD19+CD86+、CD41a+IgG、CD41a+IgM及CD19+B细胞内IgG和IgM的表达,并与ITP患者的临床......
作者:郭莹;瞿文;王一浩;刘惠;李丽娟;丁少雪;吴玉红;关晶;付蓉 刊期: 2016- 04
动态资讯
- 1 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对CD34+细胞增殖的支持作用及其机制
- 2 不同病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变化
- 3 hnRNP K调控细胞自噬参与急性髓系白血病阿霉素耐药研究
- 4 血小板衍生膜微粒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的影响
- 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细胞免疫表型研究及意义
- 6 一氧化氮供体诱导HL-60细胞凋亡过程中活性氧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
- 7 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纤维增生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 8 Myr-RKEFAK肽选择性调控血小板外向内信号转导相关功能
- 9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联合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 10 左旋门冬酰胺酶与培门冬酶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 11 Rh弱D及Del样本的检测研究
- 12 铁过载骨髓造血细胞体外模型的建立及其对造血的影响
- 13 美罗华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伴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 14 葛根总黄酮对不同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增殖抑制的影响
- 15 抗CD20单克隆抗体和化疗预处理及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
- 16 异基因骨髓移植中巨细胞病毒的临床检测
- 17 白血病的克隆性演化
- 18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后的促进鸡胚血管新生
- 19 沉默DOT1L基因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增殖的影响
- 20 中国江苏地区汉族人群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的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