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报道血液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论文,包括实验血液学,分子血液学,临床血液学,肿瘤血液学,免疫血液学,移植血液学,输血学,止血与栓塞,血液病新药和新诊疗措施等。本刊面向生物医学科研单位学者、医学院校相关教学人员和临床医务工作者。本刊设“论著”,“研究报告”和“综述”三大栏目。血液学领域的中高级科技人员为本刊主要撰稿群和读者群。

首页>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 主管单位:实验血液学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4423/R
  • 国内刊号:11-4423/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4年第04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膜微囊对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林珊珊;朱波;郭子宽;黄国志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膜微囊, PC12细胞, 兴奋性损伤
摘要: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来源的膜微囊(microvesicle,MV)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以了解MSC对神经修复作用的机制.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法分离BMMSC,采用低温高速离心法提取BMMSC-MV.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BMMSC,并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MV形态.建立谷氨酸致PC12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谷氨酸损伤组以及BMMSC-MV共培养组.用MTT法检测MV对PC12细胞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Hoechst荧光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分离提取的BMMSC高表达CD29和CD44,不表达或低表达CD31,CD34,CD45.在电子显微镜下MV呈典型的圆形囊泡状.与对照组相比,损伤组细胞活性显著下降,凋亡率增加;BMMSC-MV共培养显著提高了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活性、降低了凋亡率.结论:BMMSC来源的MV对谷氨酸兴奋性损伤的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为MV应用于神经兴奋性损伤性疾病提供了初步的实验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