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报道血液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论文,包括实验血液学,分子血液学,临床血液学,肿瘤血液学,免疫血液学,移植血液学,输血学,止血与栓塞,血液病新药和新诊疗措施等。本刊面向生物医学科研单位学者、医学院校相关教学人员和临床医务工作者。本刊设“论著”,“研究报告”和“综述”三大栏目。血液学领域的中高级科技人员为本刊主要撰稿群和读者群。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实验血液学杂志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4423/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423/R
邮发代号: 2-38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34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 主管单位:实验血液学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4423/R
- 国内刊号:11-4423/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合并深静脉血栓栓塞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发生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对2010.1.1-2016.5.31确诊的266例ALL患儿中发生血栓的12例(占4.5%)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2015.1.1前诊断的183例患儿采用SCMC-ALL-05-方案治疗,对2015.1.1后诊治的80例患儿采用CCCG方案治疗.考虑有血栓形成者行彩超、MRI检查明确诊断.结果:发生深静脉血栓(DVT)......
作者:储金华;刘亢亢;王宁玲;杨林海;谢志伟;张坤龙;涂松济 刊期: 2017- 06
-
地西他滨联合IAG方案治疗老年MDS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IAG方案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例老年MDS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应用地西他滨+IAG方案(地西他滨25mg/d,1/d,静脉滴注,d1-5;去甲氧柔红霉素10mg/d,1/d,静脉滴注,d6;阿糖胞苷10mg/m2,1/12h,皮下注射,d6-19;G-CSF300μg,1/d,皮下注射,d6-19).观察患者......
作者:黄月琴;张学亚;吴诗馨;郭熙哲;潘敬新 刊期: 2017- 06
-
复方黄黛片与三氧化二砷在45例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含三氧化二砷(ATO)或复方黄黛片(RIF)方案治疗4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儿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45例新诊APL患儿的临床资料.在45例中25例采用含RIF的方案进行化疗,其余20例采用含ATO的方案治疗,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比较2组的预后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探究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49.83......
作者:王健;黄俊彬;刘祖霖;张碧红;徐宏贵;薛红漫;陈纯 刊期: 2017- 06
-
凋亡抑制蛋白c-FLIP高表达与白血病细胞耐药的关系
目的:探讨抗凋亡蛋白c-FLIP的表达对于白血病细胞系Kasumi-1细胞耐药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Tet-on系统,通过强力霉素(doxycycline,Dox)调控c-FLIP的条件性表达;将c-FLIP基因与慢病毒目的载体pLVX-Tight-puro连接,感染Kasumi-1细胞并获得稳定表达c-FLIP蛋白的稳定克隆;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方法证实c-FLIP......
作者:刘佳;王颖;李赛赛;徐颖茜;邢海燕;唐克晶;田征;饶青;王敏;王建祥 刊期: 2017- 06
-
血站核酸检测实施后献血者血液检测模式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站核酸检测实施后献血者血液检测的模式.方法:对无偿献血者献血后留取的血液样本先进行常规ELISA检测,对31981阴性样本用罗氏Cobass201仪器采用6人份混合样本(22716例)或单人份样本(9265例)的HBV/HCV/HIV三项联合核酸检测.混合检测的具体方法为:采用常规6混合样本核酸检测,与此同时,6混合样本后用聚乙二醇沉淀法进行病毒浓缩再进行核酸检测.单份核酸检测方法为:......
作者:门守山;吕连智;陈元锋;韩春花;刘红玉;燕艳 刊期: 2017- 06
-
RhD变异型个体的表型类型和基因突变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RhD变异型个体的表型类型和基因突变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间经我中心用血清学方法确证的48例RhD变异型孕妇和献血者的血液标本,应用常规血清学方法进行Rh抗原分型后,提取血样DNA,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ligation-dependentprobeamplification,MLPA)对入选的48例受检者的RHD进行检测,分析RHD的杂合性和......
作者:骆宏;温机智;张润青;姬艳丽;莫春妍;魏玲;王贞;廖志坚;罗广平 刊期: 2017- 06
-
中国哈尔滨地区满族人群11个红细胞血型系统24种稀有血型抗原的基因多态性研究
目的:初步了解中国哈尔滨地区满族人群的11个红细胞血型系统24种抗原基因的多态性特征.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技术,对200例哈尔滨地区满族人群进行GYPB(S/s)、Duffy、Kell、Dombrock、Diego、,Kidd、Scianna、Colton、Lutheran、Yt、Mur等11个血型系统的S、s;Fya、Fyb;K、k;Doa、Dob;Dia......
作者:刘颖;毕冬梅;赵素珍;颜廷宇;芦凤亮;王鑫;姜鹏宇 刊期: 2017- 06
-
两种不同凝血功能检测方法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研究
目的:研究2种不同凝血功能检测方法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对本院106例重症监护室与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血栓弹力图实验与凝血4项等临床资料,对2者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栓弹力图实验的K值、MA值、α-Angle均与纤维蛋白原存在显著相关性(r=-0.62、0.36、0.38,均P<0.01),R时间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r=0.31、0.3......
作者:陈祺;黄辉;唐长玖;孔菁;张岚 刊期: 2017- 06
-
产生抗D的DVI type3型孕妇免疫血清学和RHD基因型分析
目的:对部分D表型孕妇进行免疫血清学和RHD基因型分析.方法:采用常规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孕妇RhD血型,并进行血型特异性抗体筛查和鉴定;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sequencespecificprimer,PCR-SSP)鉴定孕妇RH基因型;采用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ligation-dependentprobeamp......
作者:梁倩妮;廖志坚;张润青;姬艳丽;罗广平;黎美娜 刊期: 2017- 06
-
3例类孟买血型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类孟买血型个体的分子遗传机制.方法: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血液标本进行血型鉴定,对唾液标本进行ABH血型物质的检测;利用PCR扩增3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FUT1基因编码区和ABO血型基因第6、7外显子编码区,对PCR产物进行基因分型和FUT1基因直接测序.结果:3例先证者均为类孟买血型.直接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1的FUT1基因为第328位碱基G/A杂合突变、第547位碱基......
作者:陈发文;谢海花;杨晓俊;孙嘉峰;林力红;陈陆飞;蔡鹏威 刊期: 2017- 06
动态资讯
- 1 血小板和组织因子
- 2 骨髓增殖性疾病JAK2V617F与46/1JAK2基因单体型的关系及46/1单体型在中国不同民族中的分布
- 3 23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浆游离DNA FLT3-ITD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 4 流式细胞术联合共聚焦显微镜对G2和M期作用位点的鉴别意义
- 5 H3K27me3和EZH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预测中的意义
- 6 肿瘤微环境与非霍奇金淋巴瘤
- 7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hsa_circ_0000254的实验研究
- 8 破骨细胞参与调控骨髓造血微环境
- 9 两种菌种来源的左旋门冬酰胺酶抗白血病作用与机制比较
- 10 30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 11 树突状细胞吞噬经光化学处理的异基因细胞后对同基因T细胞的免疫调控
- 12 p15、DAPK、SOCS1和FHIT4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 13 丙戊酸钠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株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 14 熊果酸对t(8;21)白血病细胞kasumi-1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
- 15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和白细胞异常表达组织因子的研究
- 16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诱导人恶性淋巴瘤CA46细胞系p16基因去甲基化及转录
- 17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难治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 18 恶性血液病伴发侵袭性肺曲霉病3例诊治分析
- 19 BCL-2与PD-L1联合检测在预测初治急性白血病预后中的价值分析
- 20 硼替佐米联合双膦酸盐对多发性骨髓瘤骨代谢指标的影响及意义